(资料图)
本网讯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他要为别人打伞!这句话,寥寥数字,尽是温情。在保山的这个打伞的人?他为谁打伞?
我们都知道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事迹。不过,杨善洲也是一位十分注重教育的干部。
杨善洲出生于1927年的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在干妈的资助下上了6年的私塾,青年时期的杨善洲是一个艰苦奋斗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那时候学习机会很少,读书不算很多,杨善洲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参加工作以后的杨善洲,也珍惜每一次能学习的机会,随着不断的学习和工作,理想信念也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
不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读书环境不比今天。施甸县清平洞是杨善洲幼年上私塾的地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孩子们还要去那里读书,路途实在遥远。基本上都要夜里四五点钟就起床,带一包冷饭,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学校,下午三点多又赶着回家,特别是冬天的早上,又黑又冷,山间林子还时常有豺狼出没,不少家庭怕出意外,就让孩子辍学了。可是孩子们不读书,这怎么能行呢?尤其是杨善洲看到辍学的孩子在家里放牛玩耍,痴痴眼神静静的看向远方,他在眼里,疼在心上。孩子们,想读书啊!杨善洲开始多方调研之后,想到了两个好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在县财政设立了助学金,给贫困学生每学年补助两元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元钱够一个学生整整一学年的费用。第二个办法是创办半工半读的简易学校。简易学校和一般学校的要求不一样,在校时间缩短了,教学要求也低一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回家干农活。在杨善洲的推动下,施甸县共建了简易小学五百零五所,当时就有一万多名学生就读,这些学生因此而没有完全辍学。因为自己淋过雨,自己读书机会不易,所以他想为孩子打伞。
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可那时候的教师的生活也实属不易,在当时不便捷的交通只能靠人背马驮的方式进入山区学校,从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再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测验,往往只有一名教师完成。而对于保山这个大部分是山区的地州来说,山区教师也是保山教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善洲的心里也深深地感动着,老师们的付出应该被看见!所以杨善洲决定召开山区教师会议,可以真实地聆听教师们诉说的困难和现状。那时候把山区学校里的优秀教师请到保山城区来,每人佩戴一朵大红花,在城内绕行了一圈,街边众人欢庆,许多半辈子没有走出过县城的教师感动得流下眼泪。这件事让社会大众知道了山区教师的不易,同时对教师们后来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个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因为自己淋过雨,他深知老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他想为老师们打伞。
杨善洲同志很关心保山教育的发展,在职期间差不多每隔一到两个星期就到保山一中了解相关情况。当他得知因生源多,宿舍不够住,他就想办法协调了资金修建了宿舍楼。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把体育和音乐纳入课程,杨善洲又协调了资金扩建了田径场和修建了保山一中原校址的游泳池。因为自己淋过雨,他想为保山的教育事业打伞。
2009年杨善洲老书记又把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的森林经营管理权交给了国家,没有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分一毫。
2010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因老书记绿化荒山的突出贡献给他奖励了20万元的特别贡献奖,他随即把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市一中的贫困学生。他说过:教育啊,是国家民族的大事。不过,捐赠后的几个月,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去世了,他生前说过:“等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葬在雪松下,你们想我了,就树下来坐一坐。”因为自己淋过雨,他想为孩子们打伞,他想为老师们打伞,他想为保山教育事业打伞,他想为保山的未来打伞!他就是那个打伞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全市锚定“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目标,推动全面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生动局面,凝聚起教育强市的强大合力。今天,我们可以自信的说:老书记,您放心吧,我们不会被淋雨了!
我们要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因为今天的我们也可以是新时代的打伞人!让我们一起为保山未来的教育事业。(云南杨善洲干部学院 李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