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旺路一居民楼下路面已完成改造。记者刘净伶 摄
改造前,福旺路一居民楼下比较乱。(通讯员阳红供图)
竹园里小区和福旺路老旧小区片区位于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和市人民医院附近,周边汇集商业、医疗资源,毗邻风景区,很早以前就是桂林市民心中安家的理想之所。
(资料图)
随着时光推移,最早在这里安家的居民们发现,曾经“理想的家园”因为房龄增加、基础设施老化而衍生出诸多问题。路面破旧、雨天积水、缺少照明设施、没有监控……开放式老旧小区的弊端都在这里集中出现,居民的居住体验变得越来越差。
几年前,竹园里和福旺路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竹园里改造1年多前完成,福旺路老旧小区片区改造还在继续。改造已见成效,联动周边的商业、医疗等资源,形成了宜居的“十五分钟生活圈”,老旧小区焕发了新的生机,又成了居民心里理想的安家之所。
老旧生活区亟待改造
象山区象山街道文明社区竹园里小区、福旺路老旧小区片区紧挨桂林百货大楼。这里离商业中心很近,也是离三甲医院极近的“医区房”。其中,竹园里小区和市人民医院仅一墙之隔,福旺路老旧小区片区步行到市人民医院也不到10分钟。
此外,竹园里小区和福旺路老旧小区片区距离杉湖景区、日月双塔也很近。可以说,以前桂林人选择在这里安家,看中的就是既有商业、又有美景的便利条件。
竹园里小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投入使用,福旺路老旧小区的房子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并且投入使用。
三十多年的时光过去,曾经紧靠商业中心的楼房成了开放式老旧小区。老旧的墙体、破损的路面、缺少照明设施、没有监控摄像头……诸多问题让在这处“黄金地段”安家的居民生活得憋屈而苦恼。
78岁的张奶奶在竹园里生活了约30年。她说,在过去小区有两个问题最让她烦恼,一个是雨天小区门口总是积水;一个是没有监控设施和门禁,缺少安全感。
福旺路10号的居民刘玉春也说,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很混乱。“以前,楼道门口的空地停自行车是够的,到了后来停电动车都够呛,再到后来,很多居民家中都有了汽车,没有地方停,就停小区门口,经常把楼栋进出的路堵死。”
文明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小区的各项公共设施已经老化,不能再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竹园里和福旺路地势比较低,以前没有雨水和污水分流。加上沿街有不少餐饮店,排水和排油污比较多,这两处老旧小区的管道经常会因此堵塞。如果再遇上雨大的时候,就容易内涝。此外,小区的路灯、供电设施也是旧的,的确需要更新和改善。
这些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在过去主要靠社区协调解决,例如联系清淤公司清理堵塞的下水道;组织志愿者定期巡逻,加强辖区治安管理;联动辖区党建单位,定期清理卫生死角等。“但这些只是暂时缓解,没有根本解决老旧小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文明社区工作人员说。
改造后的竹园里小区。记者刘净伶 摄
改造前的竹园里小区。(通讯员阳红供图)
改造重在基础设施
2019年底,竹园里小区迎来改造。2020年下半年,福旺路沿街一公里多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始施工。
2021年,竹园里小区改造完成。如今,福旺路沿街路牌为双数的老旧小区已经改造完成,单数的小区还待继续改造。
“竹园里老旧小区改造,算是我们社区最成功的。”4月7日,文明社区党委书记阳红介绍说。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竹园里小区,看到楼栋虽然是老房子,但路面平整,楼栋之间也没有老旧小区常见的私自搭建的杂物房,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竹园里一共有6栋居民楼,居民123户。改造之前,一楼普遍有乱搭乱建的情况,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后,居民自愿拆除了。
改造的重点工作,放在了小区的排水和路面改造。考虑到小区周边的临街一楼商铺大多是餐饮业,改造时,施工单位对小区的整体排水做了重新规划,提升了居民区的地势,以保证不再积水。
竹园里小区的几位老人说,改造之初,社区还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居民意见,收集改造的资料。“有居民代表说,希望安装监控设备,改造路灯。后面确实加装了路灯,小区出入口也有了监控。”一位老人说。
除了这些,考虑到居民停车问题,施工方根据社区提供的居民意见,对竹园里小区的公共空间重新做了规划。新增了十多米宽的非机动车停车棚,规划了2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小区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竹园里小区还规划了一处活动室,给老人歇脚、打牌。
正在进行施工改造的福旺路也参考竹园里的改造模式。文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生活着986户居民,目前改造完成的是6号至34号,改造路面800多平方米,新增加了38盏路灯,已经投资上千万元。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福旺路有约一公里,两侧都是老旧居民楼。和竹园里改造不同,这些居民楼既有居民自建房又有各个单位的集资房、员工宿舍,他们建造在不同年份,建造时的规划也不同,排水口都是各自独立的。施工前,施工人员挨个到小区询问居民,了解情况,确定好各个居民楼集中排水的地方,然后再把沿途所有窨井盖打开确认,才能重新设计和规划沿街的排水路线,彻底分流雨水和污水。
李女士在福旺路30号居住了20多年。她记得30号到38号这几栋楼,因为地势低,靠近河道出水口,所以经常积水,严重的时候,出门买菜要坐皮筏艇。李女士说,小时候觉得涨水有趣,长大后才明白积水时家具受潮、墙壁发霉的苦恼。“现在是初步改造,开年这几场大雨中没看到积水,应该是有效果的,希望早点完成改造。”
十五分钟宜居生活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竹园里小区和福旺路老旧小区片区本来是两处位于繁华商业中心的小巷,如何利用好它们的位置优势,让小区居民住得更舒心,也成了社区关注的重点工作。
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文明社区和施工单位围绕“宜居”这一概念,有意识地把竹园里小区和福旺路3号打造成一个“十五分钟生活圈”。
“十五分钟生活圈”是指创造一个可以使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就能到达医疗、娱乐、购物等服务设施的社区环境,让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居民切实体验到“十五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亲自体验了竹园里小区“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感受。从竹园里小区出发,步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文明市场或者百货大楼超市买菜购物。同样的时间,记者还可以步行到文明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市人民医院附近的一处幼儿活动中心。如果成年人或者老人想要找一处安静的、风景好的地方散心,那么步行15分钟,就是南门桥附近的一处小游园,这里汇集了众多的老年人,大家健身、跳舞和聊天,很是惬意。如果需要看病就诊,步行15分钟以内,可以到达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
文明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社区里生活的不少是老年人,基础设施改好以后,老年人出门就诊、购物都很方便,大家对老旧小区改造夸赞不止。去年,文明社区对改造完成后的竹园里小区居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100户居民参与活动,小区改造效果获得了90%以上的满意度。
竹园里小区1栋的居民王先生30岁出头,在其他地方的商品房小区买了房,但是他更多的时间住在竹园里。
王先生说,像他这样在医院上班、需要值夜班的不少同龄人为了方便,更倾向于住单位附近。“以前嫌这里老是积水,住得少,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住起来感觉还是挺不错。”王先生说,他经常自己买菜做饭,到江边跑步健身,在“十五分钟生活圈”里享受城市的慢生活,感到十分惬意。
记者从文明社区了解到,目前福旺路改造了500多户居民区。如果改造完成,居民出行会更便利,“十五分钟生活圈”也会不断扩大。
4月11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竹园里小区的改造已经结束了,但在社区的联动下,有辖区单位最近出资给竹园里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小区的设施正在变得越来越完善,居民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利。
来源: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