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车站风雨连廊显著提升了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图为厦门站南广场。
(资料图片)
风雨连廊,风里雨里守护的是广大市民的出行便利。
近日,网友“厦门超先生”在网络上发帖感慨:“前一阵子我从莲花路口地铁站出来准备换乘公交车,正好遇上下雨天,雨还不小。从地铁口到公交车站近百米远,没带伞的我,发现这里建了风雨连廊,瞬间被暖到了。”
网友“厦门超先生”口中的风雨连廊,是指设置在地铁站点出入口和附近公交站台之间的步行通道上,为市民提供遮阳避雨功能的道路附属设施。在BRT文灶站、地铁邮轮中心站、厦门火车站等主要出入口,同样可见类似的风雨连廊,以及国内首个地铁BRT公交智慧信息屏,更好满足市民换乘出行需求。
“简单来说,风雨连廊能让你晴不用遮阳、雨不用撑伞,让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变得更顺畅,让出行‘开始与最后一公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变得更惬意。”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白晓辉说,设计合理、建设到位的风雨连廊,可以完善道路空间组织结构,改善慢行出行体验。
这也让老厦门人联想到骑楼——比如厦门中山路商业街的建筑物底层店面,均留出外廊。白晓辉说,风雨连廊,不仅能构造特色城市景观,更彰显城市人文关怀和文化氛围。目前,全市已经试点完成两批共11个风雨连廊项目建设,将已运营地铁站点与重要交通枢纽、公建设施、居民区、办公区无缝衔接,更好引导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是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体现。
▶规划早
统筹协调成立工作专班
风雨连廊跟公园一样,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体现城市的气质,也能反映城市管理者的格局。一直以来,厦门十分重视风雨连廊,并成立了以市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风雨连廊工作专班,建立起统筹协调机制,高效推进风雨连廊各项工作。
轨道集团前期规划部的蔡长乐说,几年前,地铁1号线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地铁站点与步行换乘系统的对接,预留了连廊的接口。地铁湖滨东路站、地铁吕厝站便是很好的例子,在2019年建设了风雨连廊,为市民遮阳避雨。
不过,当时,有连廊的地铁站还是少数,不少市民在雨天常被淋成“落汤鸡”,有人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厦门能在更多人流聚集区建设更多连廊,方便市民出行。
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市地铁办、轨道集团不断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提炼总结出“出行衔接体系化、交通设施一体化”的规划理念。为确保轨道交通衔接设施的高标准、高品质,市地铁办、市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轨道集团等部门单位还组织研究编制《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一体化规划导则》,形成规划设计规范性文件,并推动生成规划一张蓝图。
▶建设难
答疑解惑取得居民支持
建设一个风雨连廊,可能要涉及到交通、绿化、开发商土地、商业设施、业主单位等各个方面,建设工作充满了挑战。
地铁邮轮中心站风雨连廊建设项目涉及多个相关单位,因为连廊有一小段需要从周边的厦门国际邮轮城二期小区穿过,不少业主担心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日常生活及其他方面造成影响。最初,该项目并未得到小区业委会的理解,项目一度搁置。
从不理解到理解,专班工作组的秘诀就是把会议开在现场,把工作扎在基层。“不少居民朋友对风雨连廊存在误解,我们前后召开了两次说明会,详细介绍项目建设流程,展示效果图,为他们答疑解惑。”专班工作组的叶森森笑着说,现在的他,已经和小区居民们处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当然,这一扭转的过程,也离不开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湖里街道新港社区副主任饶秀花说,从最开始的意见征询,到中期的说明沟通,再到最后的支持通过,居民的态度转变显而易见。“风雨连廊建成后,大家都为这个便民设施叫好。”饶秀花说。
【记者手记】
连得好才能通人心
风雨连廊,连得好才能通人心。
如今,通过探索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以“满足急需”为导向、“无缝衔接”为原则,厦门打造了一批真正建设好、连起来、并起作用的风雨连廊。
风雨连廊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适度开发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比如,天水路风雨连廊项目,巧妙将厦门老院子景区、厦门尚柏奥特莱斯等连接在一起,不仅可以遮阳避雨,也可以作为指引标志,帮助景区商圈引流。
诚然,目前的风雨连廊项目大多基于已开通运营地铁站点进行开发建设,且尚处于试点阶段,因此相关主管部门还需进行持续观察,并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不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逐步建设出适合厦门、且真正便民的遮阳挡雨设施。
此外,若能在未来的地铁4号线、6号线中,将风雨连廊建设与地铁站点建设打造成一个整体,同步投入使用,相信能让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变得更顺畅,让出行“开始与最后一公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变得更惬意。
【亮点】
邮轮中心风雨连廊。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妇幼连廊”暖心
市民陈女士已怀孕5个月,每个月都会乘地铁去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简称市妇幼)孕检,“地铁口距市妇幼的正门仅二三十米,在连廊的‘保护’下,可避免烈日暴晒,舒适又方便。”她说。
近日,记者来到地铁镇海路站1号口,见到不少孕妇以及怀抱婴儿或推着婴儿车的中老年人。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市民,不少人均点赞连廊的建设。“有了这条连廊,不仅不怕晒,偶遇上大雨也不用担心。”市民林女士感慨道,厦门的天气变化多端,以前出行经常经历日晒雨淋。
这条风雨连廊,为前来就诊的市民提供了便利。采访中,也有市民认为,除了市妇幼,其他离地铁近的医院,最好也能建设风雨连廊,让广大市民就诊路途中风里雨里皆从容。
“邮轮中心连廊”便利
“跟着风雨连廊直接走到邮轮中心厦鼓码头,比导航还方便。”近日,来自北京的游客罗美妮向记者夸赞地铁邮轮中心站6号口的风雨连廊,她说,风雨连廊不仅能够遮阳挡雨,还能指引方位,让她免受一边打伞遮阳,一边查导航的尴尬。
邮轮中心厦鼓码头是外地游客前往鼓浪屿的主要码头,因此地铁邮轮中心站是不少游客的必经之地,这也是厦门试点建设风雨连廊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邮轮中心风雨连廊项目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加入指向功能。“一路顺着风雨连廊往前走,到达邮轮中心时,这才惊觉,这其实是‘换乘通道’。”罗美妮说。
受益的不仅仅是游客,还有周边的居民以及写字楼的上班族。厦门国际邮轮城二期小区的住户黄蕾蕾告诉记者,风雨连廊项目启用后,她也常推着婴儿车带宝宝去散步。“我们把连廊视为我们的慢行步道,旁边还有绿化草坪,让人身心愉悦。”黄蕾蕾说。
【延伸】
坐落在高楼大厦、街头巷尾之间的文灶风雨连廊。
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如何实现?
风雨连廊有颜有用
注重实用的风雨连廊,很好地将颜值和实用结合在了一起。
地铁邮轮中心站风雨连廊项目便兼顾了实用与颜值。市民旅客从地铁邮轮中心站6号口出站,即可沿着风帆造型的风雨连廊步行至邮轮中心厦鼓码头,在连廊的“保护”下,可一路避免烈日暴晒。该连廊整体外观设计简洁大方,主体为钢结构,顶板采用高分子膜,具备轻便、耐腐蚀、耐高低温等优点。
“风雨连廊,要以实际需求为核心,把实用摆在第一位。”轨道集团设计管理部的刘文能告诉记者,在设计、选材时,遮风挡雨防暴晒是基本要求,结合厦门的气候特点,还要求能经受住台风等极端天气考验。
空间上,风雨连廊的宽度、高度不仅要适应街道空间环境,还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与老弱妇幼者、盲人、轮椅出行等特殊群体的通行功能所需,并通过日照、降雨型式分析,保证行人免受一般降雨淋湿和午间阳光直射。比如,所有风雨连廊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雨水的倾斜程度,达到规避降雨角度在30度的硬性要求。
当然,注重实用的同时,还要兼顾美观。因此,风雨连廊在满足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结合所处区位的环境要素和设计要素,凸显景观一体化和文化特色。
厦门火车站的智慧信息屏。
▶智慧信息屏领先全国
在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进程中,除了有风雨连廊“硬件”建设,还要推进地铁BRT公交智慧信息屏(以下简称“智慧信息屏”)的“软件”开发。其中,智慧信息屏的建设,厦门走在全国前列,并赢得了诸如澎湃新闻、福建日报等媒体的关注。
自2022年在文灶率先启用国内首个智慧信息屏后,厦门火车站、邮轮中心、蔡塘等交通枢纽的智慧信息屏也于此前陆续投用。屏内信息除展示最近到达的地铁、BRT、公交线路的运营信息外,还展示了地铁、BRT、公交的线路图。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邮轮中心的智慧信息屏会同步显示轮渡的运营信息,方便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通过智慧信息屏,市民旅客出行可同时了解到地铁、BRT和公交的站点位置、线路和车辆到离站信息,实现快速换乘。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林业 朱俊博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协云)